變頻器:
簡單的變頻器只能調節(jié)交流電機的速度,這時可以開環(huán)也可以閉環(huán)要視控制方式和變頻器而定,這就是傳統意義上的V/F控制方式?,F在很多的變頻已經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將交流電機的定子磁場UVW3相轉化為可以控制電機轉速和轉矩的兩個電流的分量,現在大多數能進行力矩控制的變頻器都是采用這樣方式控制力矩,UVW每相的輸出要加摩爾效應的電流檢測裝置,采樣反饋后構成閉環(huán)負反饋的電流環(huán)的PID調節(jié);ABB的變頻又提出和這樣方式不同的直接轉矩控制技術,具體請查閱有關資料。這樣可以既控制電機的速度也可控制電機的力矩,而且速度的控制精度優(yōu)于v/f控制,編碼器反饋也可加可不加,加的時候控制精度和響應特性要好很多。
伺服:
驅動器方面:伺服驅動器在發(fā)展了變頻技術的前提下,在驅動器內部的電流環(huán),速度環(huán)和位置環(huán)(變頻器沒有該環(huán))都進行了比一般變頻更精確的控制技術和算法運算,在功能上也比傳統的伺服強大很多,主要的一點可以進行精確的位置控制。通過上位控制器發(fā)送的脈沖序列來控制速度和位置(當然也有些伺服內部集成了控制單元或通過總線通訊的方式直接將位置和速度等參數設定在驅動器里),驅動器內部的算法和更快更精確的計算以及性能更優(yōu)良的電子器件使之更*于變頻器。
電機方面:伺服電機的材料、結構和加工工藝要遠遠高于變頻器驅動的交流電機(一般交流電機或恒力矩、恒功率等各類變頻電機),也就是說當驅動器輸出電流、電壓、頻率變化很快的電源時,伺服電機就能根據電源變化產生響應的動作變化,響應特性和抗過載能力遠遠高于變頻器驅動的交流電機,電機方面的嚴重差異也是兩者性能不同的根本。就是說不是變頻輸出不了變化那么快的電源信號,而是電機本身就反應不了,所以在變頻的內部算法設定時為了保護電機做了相應的過載設定。當然即使不設定變頻器的輸出能力還是有限的,有些性能優(yōu)良的變頻器就可以直接驅動伺服電機!
交流電機
交流電機一般分為同步和異步電機
1、交流同步電機:就是轉子是由永磁材料構成,所以轉動后,隨著電機的定子旋轉磁場的變化,轉子也做響應頻率的速度變化,而且轉子速度=定子速度,所以稱"同步"。
2、交流異步電機:轉子由感應線圈和材料構成。轉動后,定子產生旋轉磁場,磁場切割定子的感應線圈,轉子線圈產生感應電流,進而轉子產生感應磁場,感應磁場追隨定子旋轉磁場的變化,但轉子的磁場變化永遠小于定子的變化,一旦等于就沒有變化的磁場切割轉子的感應線圈,轉子線圈中也就沒有了感應電流,轉子磁場消失,轉子失速又與定子產生速度差又重新獲得感應電流...所以在交流異步電機里有個關鍵的參數是轉差率就是轉子與定子的速度差的比率。
3、對應交流同步和異步電機變頻器就有相映的同步變頻器和異步變頻器,伺服電機也有交流同步伺服和交流異步伺服,當然變頻器里交流異步變頻常見,伺服則交流同步伺服常見。
伺服與變頻的一個重要區(qū)別:
變頻可以無編碼器,伺服則必須有編碼器,作電子換向用,交流伺服的技術本身就是借鑒并應用了變頻的技術,在直流電機的伺服控制的基礎上通過變頻的PWM方式模仿直流電機的控制方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交流伺服電機必然有變頻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變頻就是將工頻的50、60HZ的交流電先整流成直流電,然后通過可控制門極的各類晶體管(IGBT,IGCT等)通過載波頻率和PWM調節(jié)逆變?yōu)轭l率可調的波形類似于正余弦的脈動電,由于頻率可調,所以交流電機的速度就可調了(n=60f/2p,n轉速,f頻率,p極對數).
伺服驅動器與變頻器的較量:
目前,在工業(yè)應用上來說,速度控制和力矩控制的場合要求不是很高的一般用變頻器,在有嚴格位置控制要求的場合中智能用交流伺服驅動器來實現,還有就是伺服的響應速度遠遠大于變頻,有些對速度的精度和響應要求高的場合也有用交流伺服驅動器控制,也就是說,能用變頻控制的運動的場合幾乎都能用交流伺服驅動器取代。
交流伺服驅動器作為現代工業(yè)自動化與運動控制的支撐性技術之一,由于其高速控制精準、調速范圍廣、動態(tài)特性和效率高,廣泛應用于機床、印刷設備、包裝設備、紡織設備、橡塑設備、電子半導體、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以及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等領域。
但是,交流伺服驅動器發(fā)展了變頻技術,交流伺服驅動器借鑒并應用了變頻的技術,在直流電機的伺服控制的基礎上通過變頻PWM方式模仿直流電機的控制方式來實現的,也就是說交流伺服電機必然有變頻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與變頻器一樣,也是將工頻交流電先整流成直流電,然后通過可控制門極的各類晶體管(IGBT,IGCT等)通過載波頻率和PWM調節(jié)逆變?yōu)轭l率可調的交流電,波形類似于正余弦的脈動電。
交流伺服驅動器是否能取代變頻器?最終能否取代有2個關鍵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功率。如果未來的某一天伺服在價格上“屈尊”下來,變頻是不是會越發(fā)“落寞”?如果變頻在技術上的革新突破,是否將出現不再有高低之分,而成為真正的一家人?科技發(fā)展像閃光一樣快快得總是超出我們極限的想象,期待著一個科技飛速進步的未來。